20230310
<公司三文治>安静离职与摆烂
用社会科学的角度去观察,会发现社会所有的集体现象都可以由社会状况去作出剖释,例如在疫情后出现的「大离职潮Great Resignation」,就是社会在疫情期间对于之前上班的反思,不过随着社会重回正常步伐,我们再很少听到这个名词。
继大离职潮后,「安静离职Quiet Quitting」成为热词,意思其实不是要真的辞职,安静离职的同事还是会照旧上班,但他不会将工作视为生活的主轴,而是会更专于照顾自己及工作以外的生活。听到这个解释后,我们不难发现这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,这种对工作至上的反思其实早已出现,现在只是旧曲新词,换了一个名字。
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全球战争减少,各国有条件将重心放在发展经济,赚钱成为全球的共同愿景。但当社会的上流空间收窄,贫富悬殊加剧,以往的价值观再行不通;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碰壁,自然会触发部份人的反思,而安静离职就是一部份人的答案。社会有新思潮的出现,说明社会有修正的能力,但如果这个思潮没有配合社会的现实,很快便会消失,就像现在已找不到嬉皮士一样。
安静离职的兴起,和疫情不无关系,在感受过一些生离死别后,对人生自然有些新的体会,但疫情只是助燃剂,不是主因。真正的主因是以往「多劳多得」的概念与现实情况越来越大差别,「多劳未必多得」,为新思潮提供成长的燃料,因应而生的还有「躺平」、「小确幸」、「钭杠族」等等新兴价值观。只要社会状况持续,类似的思潮趋势亦会继续。
在阅读了多篇有关文章后,我觉得选择安静离职的大概可以分成两类人,第一类是主张作息平衡的,这类人还是会努力工作,但大前提是不影响生活。另一类是失去工作热情的,他们正在等候新的工作机会,重燃他们对工作的热情。这两类人,其实都可以经由管理方式去处理。安静离职是价值观问题,不代表不努力工作,所以我是觉得不难处理的,真正要警惕的其实是「摆烂」。
摆烂学(Kakonomics)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哲学家Gloria Origgi提出,源自希腊的经济学理论,指交易双方都偏向同意以低质量的付出去换取低质量的回报。在求职的论坛,常看到有人会选择收入较低但工作较轻松的工作,如果公司亦都有相同的想法,就可以形成契约。
要在身边找摆烂的例子不难,有时还会找到正在摆烂但自觉没有摆烂的例子。摆烂与懒惰无关,而是一种心态,有别于安静离职,摆烂的人会主动追求二流的结果,而不是前者提倡的「工作时工作,游戏时游戏」。
选择摆烂的理由因人而异,但如果是想降低「风险」的话,其实作用不大。当交易双方都对二流的目标妥协,这只会是一个局部平衡。因为外在环境一直在变,平衡始终会被打破。
在一般企业中,各人的回报并不是公开流通的,交易双方以外的人很难明白当中的默契,很容易会视之为不公平;摆烂的员工也很容易会因为自我保护而生出防卫意识,这样会慢慢腐蚀团队的积极性。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法则下,团队甚至乎将一流目标视为不合理的存在,继而进入追求二流目标的恶性循环。
苏桂荃 数码营销经理
上一篇文章
下一篇文章
延伸阅读
<美之物语>乐迷们的葡萄酒
BY 集团品牌及推广 FROM 亨达集团
举办ICAC防贪讲座
BY 集团品牌及推广 FROM 亨达集团
<邓予立看世界>引人入胜的胜利宫
BY 集团品牌及推广 FROM 亨达集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