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0811
<公司三文治>企業文化(五):企業麻痺
在過去數月,應屆畢業生蜂湧而出搵工,相信很多公司都會迎來不少新血。我有幸能作為公司的面試官,接觸了不少的年輕人,問他們最怕在公司遇到那一類人,我得到的答案多半是「Old Seafood」,音似廣東話的「老屎忽」,大概的意思是恃老賣老、失去熱情、活在過去的資深員工。
我們在很多公司也看到Old Seafood的蹤影,所以不能把它當是個別事件,而是應該因制度而來的問題。有趣的是,這類人多數在一些有規模的公司出沒,而鮮有在新創公司出現。
金錢是推動力,但不足以叫人為公司去拼
一家公司的成功,一定老闆和員工一起打拼的成果。為追求更大的利潤,企業會擴大規模去尋找更多的商機,新人不斷加入的同時,舊人的職位會被推升。到發展到一定的規模,在固有的盈利模式下,公司的業績再難有雙位數的增加,但利潤卻相當穩定。這時,企業的內部會開始產生變化,舊人經過多年的努力,以為已到「收成期」,意識慢慢由創業轉成守業。如果這類人佔的比例增加,公司也開始變得保守而無法順利行動,我會以「企業麻痺」來形容這個情況。
「企業麻痺」很多時是由公司的制度及管理者的態度造成,即是企業文化轉變的結果,在一些高度制度化的公營機構,以及重視人際關係的傳統企業中最常發生。公營機構的目標本來就不是盈利,所以還說得過去,但一般企業如果麻痺了,很多時會進入「食老本」的狀態,開更多會議也無法推高業績。
熱情不是少年的專利
為了立即有效果,企業很多時會以金錢去刺激員工的熱情,這對於收入較低的年輕人很有作用,能為他們帶來巨大的動力。但很多研究都指出,當薪金再升也不太影響到生活質素時,員工對於加薪的喜悅會大幅減少,這是傳統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遞減法則。
有些人能夠在不同的工作中找到樂趣,為自己設定目標,這類人放在任何公司崗位也能釋放熱情。一般人則需要外力來協助自己定下目標,透過達成目標來得到滿足感,但這需要公司的大環境來配合,才能激起大部份人的火花,否則仍然很容易進入「舒適圈」或「收成期」。
公司的大環境,說穿了就是企業文化,要培養熱情的制度是必不可少,而公司清晰及可行的目標亦很重要。企業的目標我們稱作企業願景,即是企業想達到理想形態。
如果你問香港的打工族他們公司的願景是什麼,相信很多人也會答不出,或者眾說紛紜。其實不只香港,全世界大部份的管理者都很少花時間在講述願景上。根據《Harvard Business Review》的統計,85%的行政管理人員每月花少於1小時向團隊討論企業願景,當中50%更是隻字不提。然而,沒有共識的願景,等於沒有目的地的航行,作為大船中的一名水手,很難知道自己的角色。
空談理想是不會有人上釣的
為什麼企業不重視願景?無他,就是覺得無效果,但無效果的原因我認為是文化的影響。如果定立了太理想的願景,只會產生無力感;而太容易達成的願景,則是自欺欺人。歸根到底,同事看的是公司是否有能力和方法達成願景,如果看到希望的,當然願者上釣。
如何使用願景來改變公司,可以參考微軟。美國著名的巨企微軟也曾有一段長時間迷失方向,員工陷入「收成期」及內部鬥爭,業績停滯不前。直至Satya Nadella於2014年擔任CEO,透過清晰的願景及OKR的執行,成功創造出有協作性的工作環境,走出麻痺狀態。微軟現時的市值正逼近2兆美元,已不再「微軟」,而是變成網民口中的「巨硬」了。
蘇桂荃 數碼營銷經理
上一篇文章
下一篇文章
延伸閱讀
亨達30載系列 - 積跬步至千里 亨達足跡遍及全球(上)
BY Digital Marketing FROM 亨達集團
亨達集團聖誕及周年晚宴圓滿舉行
BY 集團品牌及推廣 FROM 亨達集團
亨達金融榮獲2022年外匯經紀商大獎「亞太區最佳外匯經紀商」
BY 集團品牌及推廣 FROM 亨達集團